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玉山菊元協會】

別再濫用貨幣與財政政策

 

作者:吳俊毅(中華民國玉山菊元協會國際事務資深專員)

玉山菊元駐外幹部吳俊毅博士

日本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

現任德國證卷交易所駐北京經濟評論家

此評論文章 刊於蘋果日報

好文分享值得一讀

 

 

放眼全球多數國家,自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

,無不以提振短期需求面的經濟政策,

來作為治療經濟病症的唯一處方,甚至已經到了政策濫用的地步;

這也許是大多數有選舉制度的國家的共同現象。

造成此現象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選舉太多與政黨間的惡鬥;

政府官員沒有時間去構思國家長治久安的經濟政策,

更無暇去改善長期的結構性問題,因為要達成這些目標,

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計畫與執行,

同時在實施後,也需要長期的時間,才能看出政策成效。

因此,最快的特效藥,

就是拿專門針對景氣循環波動的短期總經政策,

來提振該國低迷的經濟情況;

這就像是以打類固醇的方式來讓經濟情況在短暫的時間內展現活力;

而在藥效過後,就只能不斷地反覆施打;

甚者,只能將藥的劑量越用越強,

最終導致經濟問題更加嚴重,產生雪上加霜的窘境。

 

執政當局必須深入的暸解到,採取這些短期的經濟政策,

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;

可惜的是,絕大多數政府卻是樂此不疲的實施短期措施,

常常是為了謀取選舉勝選的利益,

而枉顧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;

不管是藉由施壓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,

或者是從有財政政策主導權的財政部下手來達成短期的經濟振興,

唯一的目的,就是要讓經濟在自己的執政任期內,

看起來有改善的假象,並且作為選舉競選時,

對廣大選民大肆宣傳自己執政時的經濟政績。

 

要知道實施貨幣或財政政策的基礎,

主要是建立在維持經濟波動的平順與景氣循環的順暢,

這些政策絕不是拿來做為代替長期經濟發展或經濟改革的。

當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政策,

已經走到不得不用所謂的供給面的經濟理論來從事施政或改革;

原因不外乎,不是政策工具用盡,

就是經濟政策的效應已經漸漸地彰顯不出來,

甚至是到了無用的地步。

目前,這些國家的經濟,主要是面臨因為整體結構性的問題,

所導致的經濟不振;

當然同時也有週期性的衰退問題,

但政府在當下必須要把重心放在前者,

也就是正視該國 經濟的結構性問題。

 

到底所謂的供給面經濟學是什麼呢?

在學術上,它主要的建構基礎是來自於古典經濟學派,

並結合相關支派分流的理論;

簡單來說,就是運用【供給面來刺激需求】,

而影響整體經濟的供給面,

需要經由長時間與不斷的經濟改革來實現,

進而釋放出更多的需求;

也因此古典經濟學派的學理,

主要是運用在發展長期的經濟。

 

總體經濟理論於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後,

經過約八十年的發展,古典經濟與凱恩斯經濟理論算是很完整,

背後都有很複雜的數學公式與嚴謹的數量模型。

總之,在主流學術上的區分是,凱恩斯經濟學,

用來管理短期的經濟波動與景氣循環;

而供給面經濟或古典經濟學可以應用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上。

多數有選舉制度的國家都想走捷徑,

因此不管該國的經濟情況如何,

通常是一律選擇以扭曲凱恩斯經濟學理論

(但也可能是施政者的不理解)

來合理化的運用擴大財政赤字,來刺激短期經濟,

也因此讓凱恩斯經濟學常被污名化。

 

以日本為例,

貨幣或財政政策有著很深的被日本政府進行操弄的痕跡。

日本銀行的獨立性,可說在安倍政府上台後蕩然無存;

所謂的技術官僚寧可甘願聽從政府的指示,

要貨幣寬鬆就寬鬆,並且是到了不斷加碼的地步,

可以說趨近於瘋狂的地步。

日圓近期快速升值的現象,

跟日央行所要用負利率的政策引導貨幣貶值,

結果是完全背道而馳,

就不就證明了決策者過度操縱貨幣政策是會遭到反噬。

日本政府所推出的財政政策,

也多有為了選票與政治獻金的意圖,

例如目前正在進行2020年的東京奧運建設項目,

有些好像有替日本財團開闢財源之嫌,並且其中有許多建設,

在2020奧運過後,對日本整體經濟發展產生多大的助益,

筆者是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。

 

日本迫切需要的是積極專注於結構性問題的改革;

其中包括財政紀律的提升、

降低高居不下的公共債務、

減緩人口快速減少與老化的問題,

才是重點中的重點;日本如 果改善了這些病症,

其他許多的結構性問題也可以自然的被導正,

而日本長期低迷的消費與投資端,才可能漸漸地走入正軌,

日本長達20年的通縮與悲觀經濟展望才有得以扭轉的機會。

 

台灣方面也是不遑多讓,跟日本相較起來,

台灣似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台灣政府似乎一直以來,把台灣經濟的問題,

簡化的認為是週期性的現象,

而不認為台灣的經濟是結構性的問題。

要知道不同的經濟病因,所開出的處方是全然不同的。

週期性的經濟衰退,

當然是需要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來提振短期的有效需求,

把失去的經濟動能從泥沼裡解救出來;

反之,結構性的經濟問題,只能靠經濟改革與時間來解決。

雖然台灣經濟面臨週期與結構性問題的雙重挑戰,

但其實結構性的問題,才是目前台灣政府最迫切需要關注的,

並且要積極地採取行動。

尤其是外貿結構太偏重於中國大陸的狀況,

再加上台灣的消費行為,因長年的薪資不升反跌,

而使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抑制。

政府更應該把關注放在區域經濟戰略定位的確認與落實,

並讓投資環境明朗化,吸引更多大型的跨國企業進駐,

有了這些外來的工作機會,長年不振的薪資才有機會上升。

要知道外來的競爭一定會帶給本國企業主壓力,

把低迷不振的薪資導上正軌,這才是薪資上漲的驅動力,

所謂政府引導或道德勸說是無實質的助益。

 

像台灣這種小型的開放式經濟體,轉向發展內需是不切實際的;

筆者建議還是需要以經貿作為台灣經濟的基調,

並且積極地進行產業在出口比例上的調整,

讓出口風險不至於全集中在單一市場上。

但重要的是,畢竟中國大陸市場具有其一定的經濟規模,

因此台灣不但需謹慎的正視中國市場,

而且更需要積極主動出擊,於此狀況下,

台灣政府一定要重新的全面檢視對中國大陸的經貿戰略,

擬定明確、可行的兩岸產業分工藍圖,然後和對岸攤牌談判,

並重新簽訂協議。

兩岸經貿是一個政治問題,台灣方面必須要以智慧來政治解決。

而筆者主張,這是一個台灣有機會可以玩對自身有利的槓桿遊戲;

筆者同意對於北京當局來說,

北京目前有許多要發展或要跟台灣競爭的產業是

"不可讓出的利益";

但此利益,比起中國大陸更高的國家利益

《台灣是不可丟失的核心利益》,

這無庸置疑是優先的,因此拉攏廣大台灣的人心,

是對岸暫時不會 丟棄的手段。

 

筆者期許台灣新政府對於整頓經濟亂象,一定要走在正道上,

並且需要運用一些手段和正確的政策工具。

明確的說,就是新政府需要有要破釜沈舟的意志,

停止再有花錢拼經濟的思維,更不能再因選舉,而繼續便宜行事,

以使用擴張財政的政策方式,

蓋一些無法發揮經濟效益的蚊子館、

或是散佈在各縣市無經濟效益的機場,

或從事跟財團妥協的開發案。

對於貨幣政策,

一定要保留給中央銀行有獨立、自主運作的空間,

讓中央銀行不受外界干擾自主運作。

新政府同時需要有心理準備,因為真正落實這些作為後,

難免會有一至兩年的陣痛期,

但這是為了要讓經濟大病痊癒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。

在此同時,新政府更需要積極、並有策略地去面對北京,

來為台灣拿到該有的經濟利益,

重新打造台灣經濟的競爭力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山菊元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